营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日前闭幕,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列出具体时间节点:到2020年,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每年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走在全省振兴发展前列。
营口市面向未来提出: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基地,形成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多港联动,自贸区、开发区、园区、综保区多点支撑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使营口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把营口打造成国际化港口城市……这些目标,都将化作声势夺人的大行动,拼出营口发展新速度,标注营口发展新标杆。
项目支撑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7年前,忠旺集团因区位优势选择在营口搞“挤压材”项目,投资130亿元铝产品和工业铝型材项目。2016年以来,忠旺集团追加投资动作不断,从30亿元轻量化汽车车厢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20亿元的120万吨板带箔项目,到建设模具生产基地、专用铝模板生产基地、轨道车辆生产基地,最终将在营口建成一个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容纳4万多人就业,从材料到高端产品的全产业链产业园,年实现产值800亿元。这个大体量项目,将成为营口未来几年项目建设梯次推进中的“头羊”。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一些原计划投向域外的项目纷纷回流,一度停摆的项目重获生机。营口去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539个,超额完成40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计划,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9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用电量增长7.5%,市场主体活跃度高、项目增量大、投资者满意度高、支撑力显现。
营口把增加有效投资当作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增长动能顺利转换的关键举措,在新一年持续突出项目中心地位,推进以园区为重点的沿海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提升全域整体发展水平。
为此,营口将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突出主导产业,实行内外资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对口合作等方式,瞄准欧美、日韩和国内重点地区,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龙头企业招商、临港经济招商,提高招商实效。清理盘活闲置资源,实施再包装、再招商、再利用,计划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国内实际到位资金235亿元。
项目建设进程中,营口将强化分类调度和要素保障,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计划全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6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
与之相伴随的,是营口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园区发展质量效益。各园区将在明晰产业定位基础上,集中力量延长补齐产业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园区改革,对区位相邻、小而散和产业趋同的园区进行整合,全面推行公司化运作模式和全员竞聘管理。
全面开放 发挥自贸区引领带动作用
1月2日,辽宁东盛集团的厂区一片欢悦。这个偏居营口主城区西部一隅的工厂,非但不容小觑,而且声名远播。它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对日出口塑料包装袋企业,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关AA类企业,连续3年跻身中国轻工百强单项榜单。
欢悦源自一则消息。当天,营口市政府对外发布,国务院批复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设立营口综合保税区。平添“东北沿海唯一综合保税区”,坐拥“欧亚枢纽港”的营口,也将成为区域经济的“价值枢纽”,对外开放再度升级。
东盛,作为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与年内封关运营的综保区相距7公里。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走进这个区域,就相当于到境外了。
7公里,这就是企业通往世界的距离啊。揭牌9个月,自贸区营口片区已经成为拉动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截至去年底注册企业2095户,注册资金达1006.8亿元。今年,营口市将发挥自贸片区引领带动作用,加速政策创新和特色案例培育推广,推进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子网站,变“盆景”为“风景”,全市“放管服”改革与之对标。今年,营口自贸片区中央商务区将投入运营,综保区将封关运营,全年新增注册企业将超过3000户,进入收益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
正在筹建的营口港至营口自贸片区44公里铁路专线,像一根“一体化联动发展”的链条,串起其间几十公里沿海“湾区”、数百平方公里可用土地,集聚买方和卖方市场,实现快速、有效、低成本的链接,打开聚兴产业的广阔空间,拉动物流等产业总量扩张和业态升级,在港口“大进大出”中萃取“价值落地”。
持之以恒抓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不停步,营口集聚起全面开放新优势——发挥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融合发展,发挥“三区叠加”的制度创新、对外开放、科技引领优势,吸引资本、人才、技术向营口集聚,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等业态向自贸片区集聚,自贸片区力争5年新增注册企业突破1.5万户,运营率40%以上,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翻两番”。
环境是金 全方位服务放大“磁场效应”
环境是开放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外开放的水平。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营口市上下联动,逐个单位进行沟通、逐个项目节点进行核实、逐个问题进行研判;市级领导现场调度市、区两级涉及供电、供水、仓储用地、税收等问题的部门,为项目落地“清障”;通过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领导帮扶责任制等营商举措,“特事特办”的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逐渐制度化,让涌向营口的企业享受便利。
中粮集团在营口鲅鱼圈港前投资建设粮油食品产业园,总投资约100亿元。按照规划,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中粮粮油加工业务在东北地区的旗舰工厂和粮食贸易的重要枢纽,或将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市领导调度市、区相关部门,从各自领域对中粮集团提出的涉及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燃气、仓储用地、税收等相关问题作出详细答复,紧锣密鼓地细化协议,推动项目抢早实施。
今年,营口将继续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围绕职权下放不到位问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行市、县行政审批一体化改革,赋予园区更大范围的经济管理权限,确保“放到位”。创新监管模式,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审管互动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解决审、管分离后管理弱化问题,确保“管得住”。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加快建成全市审批、管理、服务“一张网”,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努力做到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居民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确保“服好务”。
营口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环境是金”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不断改进企业投资经营的制度环境:发扬“五皮”精神,做好“妈妈式”服务,摒弃“官本位”思维;深入落实项目和企业全周期帮扶制度,及时解决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把外面的企业招进来,把本地的企业发展好;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让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提意见,严肃查处“庸、懒、散、慢、乱”等不良风气以及托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从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做起,以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为引领,构建诚信社会、法治社会。
科技创新 企业转型升级进入发展快车道
位于盖州市的营口华润金属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一汽集团等7个单位联合参加的“高硅铝合金无缸套汽车发动机缸体关键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获得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批准,正式列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随着国家专项的实施,企业必将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进入快车道。
在营口规模以上的企业中,几乎每家都设有创新贡献奖,鼓励员工创新,企业应用于产品和工艺研发的经费也在逐年上升。坐落在大石桥市的永壮集团是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铝型材民营企业,近年来铝材市场低迷,集团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生产制造自装卸环卫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相关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直到2013年才结束没有本科院校历史的营口,不具有学、研的先天优势,反而倒逼出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产学研融合新路径,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全市400多家企业与130余所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转移转化了300多项关键技术。
今年营口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已出炉,营口将优化创新生态,建立技术交易信息、研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转化科技成果60项,培育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实现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活力,营口致力于广聚创新资源,在创新中赢发展、赢未来。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营口市推动高新区“一区多园”联动发展,争创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进入全国高新区100强。同时,营口集聚创新人才,强化创业创新服务,吸引外出人才回流营口,启动实施万名高校毕业生引进计划。强化校企合作,大力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技能人才名师、名匠、名校工程,培养“营口工匠”和“首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