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凌晨,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传来喜报:继2016年大连市历史性收获299个“蓝天”后,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2017年,大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00天,圆满实现了市委、市政府高标准设定的奋斗目标,达标天数比例为82.2%,超额完成了国家及省下达的大气行动计划指标。
从299到300,一天之差不仅标志着数量“瓶颈”的突破,数据显示,2017年300个“大连蓝”中,优的天数为93天,良207天,而2016年大连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63天,良236天,因此质量的大幅提升才是真正的关键词。
“气质”大幅提升带给市民清爽的直接感受
2017年,大连的天比以往更蓝、更透,也更清爽了,这是许多市民凭感觉就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据统计,2017年全市主要污染物PM2.5和PM10两项指标,年均浓度首次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北方重点城市中首个达到这一标准的城市。
2017年,大连市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频频交出优异“气质”账单:8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首次进入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五,紧随海口、拉萨、珠海、丽水之后;10月,空气质量实现满月日日达标,其中优14天,良17天,创新标准实施以来月度空气质量最好成绩;在11月供暖季首月,首次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六,各项污染物指标创同期新低。12月,大连市在全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上被授予“2017美丽山水城市”荣誉称号,是12个入选城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
捍卫“大连蓝”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300个“大连蓝”来之不易,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而取得的硕果。
让大连的天“更蓝、更美”,让百姓在生态宜居的优质环境中工作、生活,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强力推进,特别是近几年,《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实施蓝天工程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先后出台,引领、指导各部门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全面实施“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调结构”五大举措进行综合施治,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3年以来,大连市累计淘汰2233台共计9003吨燃煤小锅炉,尤其是近两年取缔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900多台,提标改造20吨以上燃煤锅炉918台,两年减少约19.55万吨煤炭消费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5万吨,减少烟粉尘排放0.93万吨。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全力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公交体系,自2016年起新增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70%。通过经济补贴和严格管控双管齐下,倒逼黄标车淘汰,两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66460台。
畅享“大连蓝”是全社会共同的历史担当
2017年收获300个“大连蓝”,不可否认有“天帮忙”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在努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畅享“大连蓝”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历史担当。
施工扬尘一直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控尘,大连市大力开展扬尘“五化”(任务清单化、措施具体化、管控科技化、管理信息化、督查定期化)建设,2017年特别在管控科技化方面实现了突破。东港商务区开发以来即存在的施工扬尘历史遗留问题,使这一大连地标性区域的空气质量一直受到诟病,2017年通过中山区各方面的全力推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35万平方米裸地实现了全覆盖。
大连市一些企业也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想方设法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尽力避免二次污染。坐落于旅顺口区大学城的大连学园供热有限公司,在原有技术、设备已很先进的基础上,又投资423万元对2台80吨热水锅炉的除尘系统进行改造,实现绿色供暖,被市环保局树立为供暖企业除尘暨防尘网建设的标杆。
坐落于甘井子区泡崖小区的一处锅炉房,以10蒸吨以下小锅炉居多,吨位小、热效率低,烟气排放难以满足新排放标准要求,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全市燃煤锅炉整治工作启动后,国华供热公司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拆小并大,完善管网,彻底解决了小区锅炉的历史遗留问题,小区供热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废弃的锅炉房也改造成了集购物商场、健身房、饭店和菜市场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体,既减少了空气污染,又给周边居民带来便利。
在严格落实燃煤锅炉整治属地化责任的同时,旅顺口区还承担着辖区驻军多个单位105台10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整治任务,而这些单位分属不同军种,情况特殊、复杂,协调、推进起来工作难度极大。在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下,旅顺口区委、区政府投入7000万元,责成区房产局与部队方面相互沟通、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在2017年冬季取暖期前全部完成了这项难度相对较大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