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 -> 全省各地 -> 营口
 
【 字体大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营口市老边区促进全面振兴
信息来源:营口市政府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5日

  2013至2017年,营口市老边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四个着力”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内生动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筑底企稳、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在全面振兴的大道上书写了新的篇章。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稳增长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运行平稳健康。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老边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实经济数据,力求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性和稳定性。2017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实现175亿元、60亿元、17.8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7%,主要指标增速在营口市始终位于前列。消费动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6.1:77.5:16.4调整为6.1:62.4:31.5。

  投资活力有效激发。坚持将吸引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先后开展了“项目落实年”“重大项目推进年”等活动,全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5年累计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450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其中,五矿营钢H钢技改发电、盈德气体空分、振华物流机械化料场等一批超10亿元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东方联合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填补了行业空白。

  发展动力加速转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5年间,校企合作项目达到38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到50项,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推动实施投资超5000万元的技改项目4项,实现新增产值56亿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业大街”和“星之盟”众创空间已入驻创业团队55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切实提升,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6%。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17家,畜牧业产值年均实现6.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0家,农事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家。农产品监管站实现区域全覆盖,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集体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农村改革相继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5年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资金1.3亿元。5年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连续三年获得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先进称号。23家企业分别获得市“十佳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和“十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瑞丰农业科技园、都市绿洲生态园、天宏时代生态园等项目开创了由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观光、生态型现代农业转型的新模式。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5年来,老边区将稳定工业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促进产业集聚,助推优势产业向信息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通过严格实行“四个一”帮扶制度,从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以五矿营钢为代表的钢铁行业,将化解过剩产能作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一系列技改项目,转型升级谋发展,实现了提质增效、扭亏增盈;以向阳科化、风光化工为代表的精细化工行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传统精细化工产业升级与现代精细化工产业优化并举的新格局;以光明科技、中意泰达为代表的汽保行业,立足新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行业领军地位不断巩固。三大支柱产业5年累计销售收入达2510亿元,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5%以上。各产业园区扩容增效步伐加快,入园企业累计达到223家。汽保工业园区成为全市首家获批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国情调研基地,并于今年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同时顺利通过辽宁省汽保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

  服务业活力逐步迸发。服务业占比连年提高,成为老边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居然之家、国际汽保汽配城为代表的商贸企业运营良好;以路虎、雷克萨斯为代表的汽车4S店销售品牌更趋高端化;以永华物流、辽南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稳步发展;以恒大绿洲、保利·香槟花园为代表的房地产项目带动人气集聚。老城区综合商贸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各大商超销售额大幅攀升。累计引进和培育保险公司15家、银行机构8家,为全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野草河湿地公园、柳树向日葵花海等休闲旅游观光业态逐步形成。老边区连续三年获得“省服务业先进城区”称号。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积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承接市下放权力86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52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转企合并事业单位20个。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年初以来,积极组建PPP项目中心并成功实现营东大厦项目以PPP模式运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节支率达到8.1%。

  持续深入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5年来,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和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累计对接项目240余个。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积极组织区内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销会、博览会。五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量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外方注资7000万欧元的科维汽保合资项目如期达成合作。

  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抓住全省开展营商环境年活动有利契机,着力构建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全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仅2017年就投入超3亿元妥善解决了一批涉企遗留问题。以“便民服务”为宗旨,实行窗口单位双休日串休制度和工作日休息时段错时延时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加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以全域统筹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营东新城功能日趋完善。在稳步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老边区迎来迈向新兴主城区的历史机遇。5年来累计投资6亿元,“三纵三横”路网、景观桥、排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全面建成。营东大厦正式启用,第二人民医院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推介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6个房地产项目已经建成,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127万平方米,入住率达到83%。营东新城3.1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的新城形象已经呈现,对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老城区面貌逐步改善。在建设新城区的同时,持续加大对老城区改造力度,5年来累计投入2.3亿元实施老旧小区道路、管网、供热等基础设施改造,一些影响百姓生活、出行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管理效能显著提升,私搭乱建、露天烧烤等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不断加大,群众生活舒适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柳树新区功能完善,高铁广场管理规范,客运东站全面建成。5年来累计投资2.5亿元完成外环路外迁改造、嘉晨大道新建工程以及50余公里的各级公路维修,路网通达能力显著提高。总投资22亿元先后建设阳光人家、滨水人家、双河新邨等9个回迁小区,回迁安置居民7634户。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708户,危房险房改造651户,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64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5727人。财政资金进一步向新农村建设倾斜,5年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建设宜居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柳树镇东岗子村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这五年,老边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强力推进大气、水体、土壤综合治理,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拆除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83台。严格执行河长制,全区地表水质明显提升。全面保护生态红线区域,完成青山工程围栏封育面积1200亩,植树造林5500亩。2017年,老边区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辽宁为契机,深入查找环境保护重点问题,先后开展“七个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全区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不忘初心共建共享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民生保障倾情倾力。5年来,通过公开征集、科学论证和精心组织,先后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供暖管网改造等50余项重点民生实事,民生方面总支出达到45亿元,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城乡居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较2012年人均每月增加571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400余万元,救助标准实现“五连增”。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共发放优抚资金1230万元。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帮助682人实现脱贫。

  
 
 
【 字体大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 相关信息 】
新民市:矢志攻坚聚力突破 勇当全面振兴排头兵 2016-06-01
沈阳以思想引领力促加快全面振兴 2013-11-25
改革开放30年铸就辉煌路 全面振兴成就全新辽宁 2008-10-13
大连市2010年将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008-09-05
促进外资和合资企业发展 加速沈阳全面振兴 2008-08-22